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关注

“213”模式体现商洛镇安县精准搬迁脱贫的有益探索

2017-03-16 22:01 | 来源: |浏览:

       陕西日报讯(刘合权 高杰 曹沛)镇安县回龙镇万寿村五组特困户李玉财,全家3口人,世代居住在边远的高山上,吃水要到3里路外的公路边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年前,村监委会主任李康荐带着镇、村干部入户宣传搬迁政策,与李玉财签订易地搬迁“三项协议”,将他安置到在建的回龙镇黄土凸集中安置点,年底就可入住。憨厚的李玉财只是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真好,我终于可以住到河边了,不再为吃水发愁了”。像李玉财一样的贫困户,全县就有9000多户,年底他们都将从边远高山上搬下来,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镇安县立地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环境艰苦,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9600多户3.1万多人需要通过搬迁实现脱贫。面对现实和压力,镇安县委、县政府从2016年开始,抢抓国家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新政策,围绕着搬迁户房子怎么建、人往哪里搬、怎么能脱贫等一系列关键课题,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瞄准房屋建设、搬迁安置、脱贫致富三个重要环节,确定了两个精准保安置、一种模式抓建设、三项举措促脱贫的“213”搬迁安置脱贫模式,在对象识别、搬迁安置和脱贫措施三个方面达到了“精准”要求。

  两个精准保安置

  精准搬迁对象是易地搬迁的基础关键。镇安县围绕“到底搬迁谁”和“钱该怎么补”两个具体问题入手,精准确认搬迁对象。

  县移民办副主任乐席兵说:“新时期搬迁的重点是没有安全住房的贫困户,这些对象住在哪里,他们的生活和住房是什么现状,意愿搬迁到什么地方,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底,我们结合政策宣传组织大规模入户调查,精准到户到人。”

  镇安县邀请市移民办领导现场培训,指导政策落实。组织动员县、镇、村、组四级干部500余人,到镇办入村组进农户,用近两个月时间,以开群众会、调查走访、发放移民搬迁60问,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移民搬新政策。

  镇安县县长贾建刚说:“我们坚持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景区、靠近新型区(产业园区)的建设思路,科学选址,用搬迁来倒逼新型城镇化建设。”

  精准搬迁安置是搬迁的一个重要环节。镇安县围绕“人往哪里搬”和“房子怎么建”的问题,坚持“四避开”、“四靠近”和“四达到”基础上,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大点建设与小点安置相结合、集镇安置与流域安置相结合、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充分考虑搬迁对象个人能力、经济状况和本人愿望,体现不同搬迁群体对安置房建设的不同需求。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陈钊说:大点集镇安置主要考虑那些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发展愿望强烈,居住环境改善以后不必再受环境制约,可以腾出手来开店、置产。这些点靠近集镇,配套齐、环境好、融入快,搬迁户迁入新居后,村变环境、人变面貌,可以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得到新的发展。现在居住在云盖寺镇花园社区的陈永金,就是从月河镇迁来的贫困户,现在搬到花园社区后,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妻子费玉婷在小区孵化园工作,陈永金在县城从事劳务,日子过得顺溜溜地。

  镇安县还实行小点流域安置,对那些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维持生活的贫困群众,县上以某一流域为中心设点,将一条沟几面坡群众搬迁到沟口交通便捷、学校、医疗等设施相对齐全的区域进行安置。老百姓骑着摩托车就可以回原庄种地,在脱贫攻坚期间可以持续得到基金分红补贴,搬迁户“乐意来、不断奶、能脱贫。”

  镇安县严把易地扶贫搬迁人均住房面积和自筹资金两条政策“红线”,做到小户型、保基本、不举债。回龙镇回龙村五组的贫困户马学喜,全家住在距村道十五里的山脑上,耕种着三亩多坡地,只有一间半房还严重致危,现在租住在别人的空房里。这次,马学喜家也将被安置在黄土凸集中点,按三口人计算,上缴7500元自筹资金,便可分配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

  一种模式抓建设

  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说:“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治本性的民生工程来抓,树立抓搬迁就是抓脱贫,抓不好搬迁就是失职的工作理念,强力推进,让全县贫困群众有安全住房。”

  面对脱贫攻坚任务,镇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十三五”建设项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2017年11月底全部达到入住条件,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然而,传统建设方式需要至少一年半周期,根本不可能实现目标。为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县上果断决策:对2017年31个安置点4803户14221人的安置房建设任务实行整体“打包”,引入EPC项目总承包模式。

  县住建局规划站刘济青说:通过公开招标,将31个安置点主体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任务作为一个总标包的模式,招标给一家资质高、信誉好、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组织实施,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

  整个过程中,县上严把承建商准入关口,规范建设市场,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房屋建筑质量安全提供最大保障。经过公开招标,陕西建工集团成功中标,目前所有安置点均全面开工建设,按照约定整个建设工期仅为280天,2017年11月底必须达到入住条件。

  三项举措促脱贫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标”。如何保障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镇安县委副书记王璟介绍说,镇安县拓宽搬迁贫困户精准脱贫路径,统筹财政金融信贷资金、“千百万”产业发展资金、移民搬迁专项资金三类资金,建立起普惠保障、特惠保障、产业扶持“三类基金”,采取相互补充、互相支撑的基金运行模式,实行分红受益与产业增收双保障,分红兜底与收益补差相结合,确保搬迁贫困户“一户不落”地如期稳定实现脱贫。

  采访中得知,该县将所有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作为保障对象,建立普惠保障基金。按照“县建、县管、县用、县分红”的模式运行,即由县财政筹措资金5000万元作为贷款储备金,专户存入县农商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共筹措资金5亿元,投放认定的市场主体,实行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的“三带四联”模式进行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取得收益后,按搬迁贫困户每户5万元标准进行固定收益分红,实现搬迁对象全覆盖。2017年一季度分红1千多万元,搬迁贫困户户均分红1200元。

  与此同时,该县又建立了特惠保障基金,按照“县建、省管、省用、省拨付、县分红”模式运行,通过整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配套节余资金、过度期暂未兑付的旧宅基地腾退奖励资金、财政兜底资金,筹措5亿元,委托省移民搬迁集团公司代为管理运作,按固定的收益率收取使用费作为补差基金,对实行普惠保障基金覆盖仍达不到脱贫标准的搬迁贫困户,实行精准补差。县扶贫局一名干部说:这部分资金,我们既考虑面上搬迁贫困户,也考虑那些因病因学因灾脱贫返贫的“意外”和“例外”人群。同时,把节余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建设厂房,奖励带动搬迁户脱贫就业致富有功人员等。目前,各项摸底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二季度将实现收益分红。

  “双轮驱动”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镇安县在实施基金收益分红的基础上,又创新落实了“千百万”产业发展基金。按照“保障基金脱穷局、易地搬迁挪穷窝、产业扶贫拔穷根”的思路,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00万元,设立种养殖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扶持搬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11类高山农产,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脱贫。按照“县建、县管、县用”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运行。该基金运转以来,全县共扶持建立起核桃、板栗、中药村、茶叶、魔芋、蚕桑、白山羊等七大产业项目272个,涉及217个合作社、55个企业,辐射带动搬迁贫困户2538户9084人。2016年全县搬迁贫困户实现增收1468万元,户均增收1030元,人均增收344元。

  该县还通过不断强化民生兜底、医疗保健、教育救助、社会帮扶、残疾扶持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2 镇安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