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青铜重器争夺背后的道德和伦理推演

2014-08-18 14:58 | 来源: |浏览:

书名:蟠虺作者:刘醒龙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4月

潘启雯

考古、收藏、文物、盗墓、学术、权力、名誉……不管是学院、体制还是江湖,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充斥着无限名利的环境,想要捍卫道德的底线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著名作家刘醒龙是“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重要作家之一,作为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双冠王”获得者,他的创作维度以“城市题材”和“乡村题材”为人们所熟知,但无论从艺术成就还是从影响度来说,前者显然远不及后者。从早期的《倒挂金钩》、《凤凰琴》,到后来的《生命是劳动和仁慈》、《大树还小》、《天行者》,及至晚近的《圣天门口》。刘醒龙往往集中心力构建一个完整的乡村叙事体系。换言之,他经常会以一个乡镇或某一个单位作为相对完整的叙事空间,在一部作品中非常集中地书写其中的种种情事。

《蟠虺》可以说是刘醒龙的“转型”之作:他不再把目光盯在“欣欣向荣”的城市繁华之下乏味单调的农村生活,以及城市巷陌里默默无闻到让主流媒介忽略的小市民,而是聚焦“一尊精美绝伦的青铜重器引发无数野心者相互争夺的故事”。

以青铜器为题材,整合了推理、悬疑、奇幻、盗墓等“因子”的《蟠虺》,以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为线索,以一封托死者之名的甲骨文信为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一步一步抽丝剥茧,见招拆招,以一篇《青铜三百字》的赋作结。摈弃流行语,选择“蟠虺”作为书名,在刘醒龙看来,这两个字是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同时也是现代化进程中贯穿数千年历史的一种象征。

小说从20年前楚学院副院长郝嘉跳楼自尽、前途无量的青年教授郝文章莫名被捕两个案件切入,逐渐将真相指向一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更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曲折神秘的事件:考古、文物、盗墓、学术、权力、名誉……不管是学院、体制还是江湖,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充斥着无限名利的环境,想要捍卫道德的底线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主人公曾本之是青铜研究权威,在国宝曾侯乙尊盘上更是一言九鼎。但十多年前他就发现,面前的、年年由他检查鉴定的曾侯乙尊盘竟已被人“掉包”了,而他对曾侯乙尊盘为“失蜡法”所铸的学术“定论”也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这是曾本之反复说的一句话,刘醒龙以这句话作为小说的开头,意味深长。曾本之就“不识时务”,他勇于反思,勇于否定自己。

虽然曾本之对自己学术观点的怀疑可能让年过古稀的他身败名裂、一无所有,但他义无反顾。当然,他并非孤军奋战,同为楚学专家的马跃之,青年后学郝文章、万乙、易品梅,青铜爱好者沙海、沙潞,亲人和朋友安静、曾小安、柳琴,甚至外孙楚楚都在以纯真和童心给他安慰和力量……故事是没有尽头的,曾侯乙尊盘的神话还在继续,“范铸法”与“失蜡法”的争论也还会进行……埋藏于地下的楚墓依然吸引着无数贪婪的目光,至于文物与收藏的江湖,也一如既往地鱼龙混杂、尔虞我诈,但重要的是曾本之们有清醒与自省,有抵抗与坚守,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与信心,就还有良心与温暖。

“小说”的概念一向是与“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仅仅有“故事”还算不得好“小说”,显然,故事不同的讲法体现了作家的个性和文学价值。《蟠虺》处处写物器,也处处写人心。当作品中的人物为曾侯乙尊盘忙得不可开交时,刘醒龙实际上进行的是道德和伦理推演:“对青铜重器的辨伪,也是对人心邪恶之辨,对政商奸侫之辨”。作者忧虑的是,“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当今时代,势利者与有势者同流合污,以文化的名义集合到一起,不是要为蛟或为龙,其蛇蝎之心唯有将个人私心最大化。”他进而觉察到,青铜重器的命运关系到文化安全,“而在文化安全的背后,还隐藏着国家安全的极大问题”。刘醒龙深谙小说的使命之一便是为思想与技术都不能解决的困顿引领一条情怀之路。显然,这情怀内包含了作家的德与道。

[责任编辑:yfs001]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2 镇安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