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关注

沪港互通对A股市场的影响

2014-04-13 14:54 | 来源: |浏览: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 文国庆

  3月份PPI同比下跌2.3%,跌幅比2月份扩大1.3个百分点,PPI跌幅扩大趋势已经持续了3个月,而且下跌力度逐步扩大。环比数据则显示,从去年9月PPI见顶回落以来,价格持续下行,而进入2014年后,价格越跌越猛,企业经营之艰难可见一斑。

  一季度经济乏善可陈,这本在大家预料之中,而李克强总理表示“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则暗示,政府对一季度情况并不担忧,也不会采取过于主动的刺激政策,只要就业和民生尚可,GDP高低并不重要。基于这个背景我们相信,货币政策不会变,经济增长在二季度也不会出现反弹。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以后不必过于关注宏观数据,注意力应当集中在房价、就业和金融系统稳定上。

  上周,我们预计股市反弹的概率较高,走势也大致符合预期,上证指数一周上涨了3.47%,这在普遍下跌的时期殊为不易。导致股市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本周,李总理宣布积极促进沪港股市互联互通是个直接的导火索。这一轮上涨看来是政府精心策划的。周一,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市场面临一次大幅反弹,高度可达400点,同时推荐银行股,这个举动不像一般的研究报告。与此同时,四大银行积极筹备优先股发行被广泛报道,有关沪港交易所互联互通、T+0交易等信息也是铺天盖地。种种迹象显示,政府在进行一次激活股市、摆脱经济困局的系统工程。既然各方这么努力,股市总会出现几百点涨幅,持续时间也不会少于两周。

  我们比较看好4月份行情,这是新政府对股市的第一次发力,但力度究竟有多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无需过度想象。就沪港互联互通而言,对上证指数确实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激活股,适当提升大盘股估值从而抬升上证指数。互联互通,实际上就是境内外估值一体化的过程。在周三以前,恒生AH股溢价指数在93点左右,表明A股大盘股价格对香港市场贴水7%左右,两市互通最终肯定会导致两市持平。因次,正像政策总体会提升大盘股的估值水平。周四,李总理讲话发布后,估值最低的保险(放心保)股马上反映,当时上涨5.96%,带动大盘指数上涨1.38%。但是,估值调整是双向的,既可能是A股涨,也可能是港股跌。在这一周港股的保险板块大幅下跌,跌幅大约5%,与A股上涨的幅度差不多。

  第二,会激活香港的科技和地产类股票,打压A股的同类股票。这两类股票的估值,A股远远高于H股,所以本周五创业板和地产股都出现了下跌。

  第三,A股市场特有的股票受到青睐,估值水平大幅提升,A股市场独特的酿酒食品、中药板块本周表现出色。

  第四,A股中资产重组类股票表现出色。剔除大盘指标股,总体上A股市场是高估的,而被高估的逻辑在于投资者将其作为一个壳资源,借助这个壳将其他未上市公司曲线上市。从这个意义上说,A股不是玩价值投资,而是专业化的IPO市场。大股东第一次IPO是为了圈钱兑现,而小股东投资则是为了借助大股东把其他的资产上市,大家共同玩儿IPO差价。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国股市与境外市场有本质的不同,一个玩价值投资,一个玩IPO差价。这次深港互通总体上会提升上证指数的点数,但不一定提升流通市值水平,由于大盘股杠杆作用较大,最终会提升上证指数水平,但深圳指数就没那么幸运了。■

  包产到户让土地还原为个人和家庭的资本

  中国在解放初期的土改中就把地主的土地分给了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土地私有化。后来农业合作化中,土地归了合作社,成了集体所有制,农民出工不出力,生产受到影响。1956年浙江温州的永嘉县最早出现包产到户,但随后受到批判。1958-1960年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中,“共产风”、浮夸风泛滥,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空前破坏。1961年曾希圣在安徽省试行包产到户、责任田,在1962年2月的七千人大会上,被指责为“方向性错误”受到撤职处分。由此,包产到户被视为禁区。

  1978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又实行了包产到户,到1979年全省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最早恢复包产到户做法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后来被认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包产到户得到了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与此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80年9月的省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中,肯定了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要求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尔后,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迅速推广。1981年1月,全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1%实行了包产到户,半年后增加到19.9%。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从此,包产到户让土地又还原为个人和家庭的资本。(曹尔阶)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2 镇安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