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风情

陕西民俗——关中皮影戏

2021-11-01 11:23 | 来源: |浏览:

前不久热度很高的电视剧《玉楼春》完结,其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故事富有趣味,服化道精良,受到广大网友一致好评。

也有不少网友注意到,《玉楼春》的第一集,人物的出场方式十分新颖独特,是通过皮影戏的形式来展现的,单单这一个细节,便勾起了观众强烈的观看兴趣。

皮影戏,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很多影视剧中就有体现。动画片《大圣归来》的开头,江流儿通过皮影戏的方式展现《大闹天宫》;

80、90后的童年抗日剧《小兵张嘎》里,胖墩儿的父亲就是一个靠耍皮影戏养家糊口的手艺人,剧中皮影戏也出现过多次。

皮影戏是陕西关中平原上流传久远的道具戏之一,也是关中地带有名的民俗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人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是奇特的戏曲艺术。

关中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相传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病故去世之后,汉武帝思念成疾,终日恍惚。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上方帷,点上蜡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汉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后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皮影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蛇传》、《梁祝》、《薛平贵与王宝钏》、《牛郎织女》、《杨家将》等。

等到清代的时候,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豪门贵族,乡绅富户都以在家中供养皮影戏班为荣,民间村落也有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数不胜数,一个乡里有个一二十个戏班也不足为奇。


 

不论是婚丧嫁娶,乔迁贺寿,祈福拜神,亦或者逢年过节,都会请皮影戏班来热闹热闹,可见当时皮影戏有多么火热。

但是到清朝后期,时局不稳,战火连天,这项优秀民间艺术也受到巨大冲击,从此一蹶不振。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重新开始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

可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爱镇安网了解到,皮影戏的道具皮影,制作起来也不容易,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具有浓烈的中国风色彩,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凝练。

图文推荐
编辑推荐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2 镇安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